2021-01-05 来源:学邦技术
当下,教育培训市场进入门槛低,鱼龙混杂,培训效果有好有次。如何监管培训效果?各类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好次,又究竟由谁说了算?就这个问题展开,聊一下培训机构上课效果。
顾客说了算?
据了解,有人说“考研辅导班都是骗人的,尤其政治、英语,根本没什么效果,还不如自己看书。”这种言论不乏一二,可着实吓着了小编。
产品或者服务质量好坏谁说了算?毫无疑问,应该是顾客说了算。为此,众多4S店、连锁餐饮、零售企业,在重视顾客意见的同时,不惜花费,请神秘顾客出马,根据服务标准替自己检查服务质量。但作为培训班的亲身参与者,对培训效果如何,他们说了算吗?
显然他们说了不算,我们暂不论他们说的是否是真的情况,但是我们不是也无从得知整个培训班的效果?
主办方说了算?
《人民日报》曾以读者来信的方式,揭露过考研培训班的3个常用招数,集中体现在其招生广告中:一是虚构身份,二是捏造数据,三是名师作“饵”。其中的捏造数据,多是捏造奇高考试通过率,或者用“保过”的字眼,暗示培训班的“高押题率”和培训效果。
培训广告失实,屡见不鲜。但绝大多数没有得到查处,或者被查处后改头换面而骗人依旧,其所吹嘘的培训效果,可想而知。主办方说了算吗?
培训教师说了算?
就这个说法,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三个老师共同开办了一个很专业的培训班,从培训前做需要分析、调研、访谈、课程设计、备课、上课,她们做得都很认真。
经过几天的培训课后,培训班结束了。第一位主讲的老师谈培训班的感受与收获时,引用了不少的材料佐证,这个培训班效果很好,培训班有多位学员说“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培训”。
可另一位培训主讲的老师却说:自己上完课后,觉得效果不好。我要研讨的东西,我觉得学员在我上课前他们已经都会了。
第三位主讲老师却说,通过上课后,我的感受与第一位老师完全不同。我觉得,这个培训班的效果根本就不好。
奇怪了,三位老师共同组织一个培训班,都给这个培训班开了一个课。但办完培训班后,三个老师对这个培训班的效果的感受却完全不同。
当然,对广大的培训班学员来说,不论参加什么培训班,虽然培训好与不好,与教师最密切相关,但他们是最没有发言权的。
监管机构说了算?
有人说,由政府监管机构对各种培训班的培训效果进行监督,想法很美!可其实也就是像一部很经典的电影一样“看上去很美”吧,一是监管机构师出无名,二是效果监管不可行。
监管机构与其对培训效果“说了算”,不如对举办者是否守法经营加强监管,并加强与媒体及社区的合作,尽可能消除培训班与潜在学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学员有一个理性选择的基础。
综上:参加培训服务的消费者,培训效果如何,各个人“冷暖自知”;对举办者,最终还是应由学员整体的口碑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