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新 学邦动态 应有尽有

  • 当前位置:学邦 > 新闻动态 > 产品更新 > 2017年培训机构端午节最详细的活动方案,即学即用!
  • 2017年培训机构端午节最详细的活动方案,即学即用!

    2017-05-21 来源:学邦技术

    方案一


    一、追忆历史


    端午有奖问答我们在场地周围悬挂长绳,绳上按顺序粘上有关端午节风俗,歌谣等的问答题目。同学们若知道题目答案的可将题目拿下,到对奖处回答,答对者发放奖品。


    二、夹弹珠游戏


    每组5名参赛者,各1双筷子,1个水杯.工作人员宣布开始后,计时1分钟,选手开始夹弹珠,时间到,工作人员宣布结束并检查各杯中弹珠数目,数目多者获胜,发放奖品。


    三、镖王争霸


    端午有射箭的风俗.由于条件限制,我们以飞镖代替射箭.男生射镖距离为2.5米,以3镖总数超过24环者为胜。女生射镖距离为1.5米,以3镖总数超过150环者为胜。(男女镖牌有区别)。


    四、观看与端午有关的电影


    首先在网上下载有关端午习俗的电影,如划龙舟和各地在端午节的习俗,让大家增长见识,最后播放有关纪念屈原的电影,活动在电影中结束。


    方案二


    一、五月五品粽味


    各班在教室开展“寻根溯源粽叶飘香”——端午品粽会。同学们可以介绍自己带来的粽子,了解粽子有许多种类:从外形上,粽子有枕头粽、三角粽等;从内容上,粽子有红枣粽、肉粽、蛋黄粽、红豆粽等;老师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和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活动;大家一起品尝了香喷喷的粽子,教室里充满快乐端午的节日气氛。


    二、五月五唱歌谣


    中国的端午节有着xx多年的悠久历史,期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产生了许多有关端午节的民谣。例:“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等。


    三、五月五是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五月五是端午》知识抢答板块,知识题:


    a、中国传统的民族节日除了端午节之外还有那些?(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

    b、你知道近xx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吗?

    c、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d、端午节的由来?(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

    e、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同学们交流从各种渠道了解的有关于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如:吃粽子、喝雄黄、挂艾草、菖蒲、悬钟馗像、赛龙舟竞赛等。


    我们可以通过微秀-一战到底设置线上答题,来进行现场的互动,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累计答题积分排名靠前的可赢取奖品!


    微秀-一战到底


    活动设置:通过微秀快速设置“一站到底”,点击进入问答页面开始答题,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答对题目获得积分,同时积分会自动按照答题分数进行排名,累计答题积分即可赢得礼品!

    利用微秀-一战到底,来激发家长与学员的参与热情,调动其积极性,用新颖、趣味的方式让学生喜欢上这一次的端午节活动!


    四、五月五忆屈原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为流传,老百姓把端午节吃粽子与屈原联系在一起。队员们讲述屈原的故事。


    五、五月五佩香袋


    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端午节小孩佩香囊,有避邪驱瘟之意。香袋形状不同,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队员动手做一做香袋,看谁做的香袋最漂亮。


    方案三


    一、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同学们在家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二、与妈妈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学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和妈妈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学生和家长动手包。


    三、诗歌朗诵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x同学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家长和学生齐诵

    (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同学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附活动资料:


    1、故事概况


    (1)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3)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4)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附:习俗的传说


    1)挂艾草、菖蒲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草、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去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


    2)喝雄黄


    因端午节后各种虫类,开始活跃起来,瘟疫渐多,雄黄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传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之后,差点现出蛇形,所以民众则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3)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5)划龙船竞赛


    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现代则为一种表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而且举办划龙船比赛,近年来有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的情形。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它是一种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


    6)佩香袋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2、诗歌内容


    祭屈原

    明知忠言惹祸根,

    报国岂可避死生?

    世人莫笑诗人愚,

    佞臣昏君最可恨!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