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新 学邦动态 应有尽有

  • 当前位置:学邦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教培行业的救命稻草——教育综合体,是培训机构的未来,还是薄利的边缘?
  • 教培行业的救命稻草——教育综合体,是培训机构的未来,还是薄利的边缘?

    2016-12-16 来源:学邦技术


    41b634f5-068d-4c55-aacb-8497fc0d1f54.png


    培训行业进入“洗牌”模式的当口,无论是被政府监管洗牌,还是被市场竞争洗牌,都会导致一大批经营不良的教育培训机构倒闭。


    这和其他行业一样,培训行业也正在经历一个由乱到治,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培训行业具有吐故纳新、重新赢得社会信任的重大意义。


    此时,教育综合体顺势而生,成为教育行业与商界大佬的宠儿,也成为广大校长寻求突破与转型期的救命稻草。风口浪尖,教育综合体能否成全校长们,开启教培业第二个黄金十年的辉煌场面?又该如何落地? 


    一、培训机构痛点


    近两年来房租、人力成本高企已成制约教育培训业发展的“两座大山”。盈利艰难之下,房租和人力成本越来越成为不少教育机构的心头之痛。


    据数据表示,从2013年开始各地区域中小型教育机构的利润率已有不同幅度下降,主要是由于租金、人工成本的上涨远超过了营收的增长幅度。不少城市的教培业的人力成本上涨了15%至20%,租金平均上涨了10%左右。


    二、房地产痛点


    而狂奔揽金十几年的中国房地产,现在却充满危机,无论是搞商业住宅,还是搞商场或者各种形态的经济开发区。都会面临一个问题:谁来消费?每座城市都在搞城市综合体,结果发现商场里的工作人员比顾客还要多,消费如何能起来呢?


    前者为场地所困,后者后人流劳神,“基于学生,顺应市场”,教育综合体成为教培市场的必然产物。  

    三、缺乏完整运营系统,举步维艰


    目前校外培训机构对“教育综合体”的运营模式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处在亏损或薄利边缘。招生不足,管理遇阻,续费堪忧,部分演变为“二房东”,经营成功者寥寥。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综合体与监管机构之间存在深层次博弈,财税法务消防安全处理不规范;


    2、综合体与地产方的竞大于合,资源撬动能力不足;


    3、综合体与培训机构缺乏深度互信,合作只在表层;


    4、多数综合体没有匹配家长消费衣食住行文体游娱健技等高利润附加值产业,只用了一部分商场面积(把另一部分拱手送人),为他人做了嫁衣;


    5、综合体并未真正从学生个人成长利益出发,对学员做个性化课程体系规划,而仅仅是拉郎配,做了教育机构、教学产品的物理堆集。


    四、教育产业与城市综合体“联姻”


    近几年,在缺乏资本、品牌与技术优势的区域品牌,正发挥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民间智慧,从百团大战到异业联盟,预示着区域为王的本土品牌正用蚂蚁雄兵的策略应对大鳄蚕食,并且通过跨界整合与不景气的地产亲密接触,教育综合体呼之即来,成为各个城市新的教育风向标。


    2015年10月,新东方成立了素质教育的专有品牌——百学汇。此举标志着新东方跨界商业地产,正式布局“教育综合体”。首家百学汇青少年成长中心总面积近3000平米,这里专门向4-14岁青少年提供一站式素质教育服务,开设有音乐、美术、科学、戏剧、历史、武术、击剑、跆拳道、机器人、舞蹈等十多种素质教育课程,基本涵盖了艺术、体育、科学、人文等素质教育的主要门类,并且配合有辅导、托管、餐饮、活动等多方位成长培养服务。


    2016年9月,作为全国首个全科一站式教育机构服务平台K12空间落户西安。万联精心打造的K12空间集各类优质教学机构于一堂,目前已有40多家知名教育机构入驻。K12空间共6层高,拥有150间从1对1到1对100大小不一的教室,主要面 向3–18岁青少年学生,包含了应试教育所有课程,以及美术、舞蹈、民乐、3D打印机、少儿科技馆等兴趣班,节省了孩子们不断奔波各个学习班的路途时间。


    教育产业与城市综合体“联姻”,寻求教培业发展新模式。教育城市综合体将优质教育资源聚拢在一起,可以改变教育产业资源分散的现状,这种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符合当下教育消费的潮流和趋势。

    五、未来教育综合体有效解决五大需求


    • 学生私人定制,全面成长规划需求;

    • 家长轻松便利,粘性消费体验需求;

    • 机构互信共赢,资金融通和人才可持续发展需求;

    • 商业地产增值增效,品牌提升需求;

    • 监管机构规范、集中、安全、数据化管理需求。


    因此,要做好综合体,首先要完成系统思考,从上述几类参与主体的根本需求着手,精心设计和打造整体制度流程与每个交易细节。改变“办培训”或“盘房租”的思维模式,并在融资、拿地、招商、引流、报名、教学、服务、管理过程中始终以大胸怀、大格局、大气魄要求自己,坚持利他共赢,维护多方的互信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