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新 学邦动态 应有尽有

  • 当前位置:学邦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最新 | 校外治理出现涨价潮,培训机构老师成为“香饽饽”!
  • 最新 | 校外治理出现涨价潮,培训机构老师成为“香饽饽”!

    2018-10-11 来源:学邦技术

    为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从今年年初开始,教育部等四部门下发了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一些无证无照、有证无照的校外培训机构被明令停办整改,行业热度降温,却引发了不少争议和问题。

     

    一、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后首现涨价潮

     

    “你们报的课外班价格涨了吗?”

    “涨了呀,现在不是在整顿课外培训机构吗,怎么还涨呀?再涨真上不起了。”

    十一小长假的最后两天,很多孩子依旧是在课外班中度过的。

    家长一边把孩子送到课外班,一边吐槽课外班价格的不断上涨。

    小新在一家课外培训机构上了一年多了,这学期开始, 刚刚拿到购课单时,小新妈妈惊讶地发现,这学期的学费涨了很多,每科从之前的5000元,涨到了6600元,小新报了数理化和英语共四科,这个学期就要多花6400元。

    “之前也没向家长通知一声,直接就把价格提了,家长都觉得涨得挺多的,就问了教务老师,老师回复说,这是学校领导通知的学费整体上调,也没说出什么理由。”小新妈妈对于学费价格的突然上涨很有怨言。

    “但没办法呀,孩子觉得这几个老师讲得挺好的,还想跟着学,所以,涨价也得上呀。”虽然不情愿,小新妈妈还是乖乖地刷了银行卡。
      “就算一学期涨到10000元,还是有人上的,关键是现在大家对教育太重视了,总怕耽误孩子,所以有些家长只服‘这包药’。前两天不是还有新闻说,有的学校不给孩子留作业了,家长急了,自己攒班,让孩子做作业嘛,谁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另外,这个市场需求太大了,你不上他上,培训机构并不愁生源,所以他们才敢这么有恃无恐地涨价。”小新妈妈分析说。

    据了解,这学期,不少课外机构的学费都或明或暗地上涨了。

     

    class-1986501__340.jpg


    二、培训教师成为“香饽饽”

     

    在供应方面,教育培训行业也已成为年轻人青睐的“金饭碗”。

    “如果是211、985学校的毕业生,这个行业的起步年薪就可以达到15万元左右。我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更有优势,从2015年到现在,我干了3年多,我的年薪已经达到30万元。根据我的知名度和资源,如果我开网课,还可以挣得更多。我一个大学同学,做初中课外辅导的网课,一次课每个学生收费在80元至100元之间,因为是全国招生,一般一节课至少有上百人在线上课,她一节课能有3000元左右的分成,年薪50万元以上,现在,已经考虑在北京买房了。”一位年轻教师介绍自己行业的时候很乐观。

    知名教育机构学而思也曾对外宣称,校招应届毕业生的收入可以达到8000元至1.5万元不等。

    学而思的教师公开招聘上还写着,入职满3年可享受20万元至50万元的住房无息贷款和带薪年假、节假日慰问金、车费补贴等,成为一些毕业生眼中的“香饽饽”。

     

    三、减负错了吗?

     

    20年一轮回,关于减负,20年前有着相似的一幕。

    1998年,第一次大规模减负时,北京要求关停所有校外辅导机构。

    当时北京最大的校外培训机构精诚文化学校校长王国欣最头痛的不是关停学校,营收减少,而是家长们的激烈抗议:-不-能-关 !

    几十年来,尤其是最近20多年来,减负是继治理应试教育之后,教育部门持续不断地强调的教育大政方针之一。但是,政府殚精竭虑的减负政策,却不断遭到一些家长反对。在减负上,政府出力不讨好,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

     

    负担是一个心理感受,谁是培训机构的神助攻

     

    中国孩子是世界上教育负担最重的,这个总体结论应该没有错,也没有太大争议。

    既然负担重,为什么还反对减负?到底是为什么?

    不同定位的人,负担是不同的,没有区别,一刀切地做减法的减负政策,的确有不足,需要反省并适当调整。

    负担是一个心理感受,如果喜欢玩游戏,3天3夜也不觉得累,如果不喜欢学习,10分钟都是负担。负担的多少,绝对值是与每个人的期望值与自己定位是直接相关的。对于那些有远大追求与抱负的学生与家长,客观上负担必然是沉重的,但一旦变为主动行为,就未必是负担了。

    长期以来,一些伪专家与舆论给公众制造了一个虚妄的故事与错位嫁接:英美先进教育就是没有负担,幸福快乐的教育,最后孩子们还卓有成就。其实,英美教育完全是两条道路,对于以私立学校为代表(包括学区房公立学校)的精英道路,一点不比我们负担轻,甚至更重。

    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不会轻松。客观讲,负担都很沉重,这是我们都需要认识到的。中国家长受文化传统影响,对子女的教育极其重视,多数有着超高的期望,因此客观上负担必然会重。

    但遗憾的是,减负虽然说的是减去多余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但一些地方的减负做法,忽视了这部分区别,全部减,必须减,必须轻松没有负担。这必然招致一部分有更高追求家长的反对。

    一些地方非常夸张,出现无限放大的做法,甚至要求取消正常的期末期中考试,即便搞期末测试,也不能出成绩,称之为“乐考”。

    伴随对孩子教育的高期望,无论正确与否,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这边压下去了,那边就长了出来。

    近年,伴随政府对学校强力的减负措施,学习负担大规模向课外辅导班转移,形成了所谓的课内减下来,课外加上去,客观上造成了课外辅导机构风光无限。

     

    desk-1375312__340.jpg


    中国家长疯了吗?他们的疯狂是谁逼的

     

    中国家长比任何民族都重视子女教育,因此必然有更高追求。你校内不给,我就花钱走校外。

    对更好教育的追求没有错,但麻烦的是这种对更高教育期望的追求过程中,“功利化”追求一直如影随形,名校情结就是其中的核心体现。

    更好教育,简单化为各级名校,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名幼儿园,名小学,名中学,最好是著名大学,甚至清华北大,而路径,往往就是极端功利的学习。

    当然,对于很多家长,的确是被逼的,只是不是教育本身。

    如果各行业社会地位与收入差距很小,当白领与蓝领收入没有太大差距,社会保障制度极其完善,我们的家长肯定不会如此焦虑,也不会功利地去算计上什么学校,从事什么工作。孩子的负担必然能大幅度下降。

     

    04如何正确减负?

     

    很多人反对政府减负,认为减负本就是错误的伪命题,是干预家长与学生的基本权利。

     

    减负是减去多余负担

     

    减负首先强调的是减去多余的负担,不是不让多学。减负是希望全面成长,减去那些重复训练等不应该有的负担。政府,必须承担一个政府的责任——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与家长走什么样的成长道路?各级政府是永远需要有作为的。这也是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常抓不懈的根本原因,而不是不管,任由发展。

     

    区别化减负,支持合理的诉求

     

    们需要区别化减负,支持合理的诉求,比如有更远大追求的,无论出发点如何,我们需要承认这种现实的需要,我们需要认真考虑在学校教育体系内最大程度去满足,而不是处处算计,一刀切必须减下来,必须轻松快乐,因为这本就不是他们所想要的。

    减负的关键,是减去那些不合理的。比如对辅导班的此次治理,其中关键之一就是禁止提前教、提前学,同时要求学校不得非零起点教学,就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思路。把不想多学,不想提前学,却被裹挟的家长,学生的负担减下来,这就是一次精准减负。

     

    长远计划,解决根本问题

     

    在减负问题上,我们更需要拿出长远的计划,下决心解决一个根本问题——家长的问题,一个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尤其是功利化的教育观念,一个是过高的期望问题。

    每年在参加高考的940万名考生中,清华北大只招7000余人。但很多家长仍然盲目地向这个方向前进,负担加上去了,但结果却永远得不到。

    当然,观念问题任重道远,也不仅是我们教化的问题,也需要社会本身的进步,社会阶层分化缩小,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等基本面得到解决,才能化解家长根本性的焦虑。

    看看过去20年,放眼未来中国发展,其实大可不必紧张。我们可以预期中国未来的发展,就不应该有太多担忧。

    此次舆论在减负上的反对声,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提醒我们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好,不该减的减了,或者做法不对,不减反增了,招致反对,及时调整我们采取的一些形式化的、一刀切式的减负做法,推进更多理性的区别化、精准化减负,相信会得到社会各界的赞同与支持。

     

    student-2607160__340.jpg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