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8 来源:学邦技术
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各地,减负政策纷纷出台,引发大量教育界人士、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和点赞。近日,“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召开,本次研讨会集聚高层智慧,大咖云集,畅谈政策之下的办学之道。
校外培训机构如何健康发展?
行业标杆畅谈发展之道
为了更好地倾听行业声音,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教培行业的标杆机构,探索行业健康发展出路。
@广州市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办公室副主任翁奕华
加强校外培训治理,就是让大家回到原来轨道上,有些机构或有些做法偏离了轨道。作为培训机构,应发挥补差及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主。作为学校,应加强主课堂、主阵地,做好课堂的教学。
@广东《学校品牌管理》杂志总编辑王永江
他认为,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校外培训机构,应提供可供选择的、特色的、创新的培训教育服务。“培优、补差应该是课外机构来负责,美育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精锐教育广东地区总经理赵蓉
校外培训机构应当成为教育的有益补充。她说,校外培训机构要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一点是定位。在她看来,校外课堂的定位是“第三课堂”,“第一课堂是家庭,第二课堂是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这个教育是主流,第三课堂是校外培训机构。”校外课堂需要做到个性化、多元层次。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提供一些辅助,从而推进整体教育的健康发展。
@明师教育总校长肖明良
明师教育的定位就是校内教育的补充,“基本做的是培优补差,最近也在考虑多元发展”。他说,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导致了各种层次的举办者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最主要还是金钱,“良莠不齐的举办者造成了这种乱象”。他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这一市场进行规范管理,相信可以淘汰一批纯粹为了利益、没有社会责任感的机构。
@好未来集团副总裁、党委副书记万怡挺
他表示,教育领域最关注质量和公平,通常要有几个维度的质量,一个是社会需求的质量,即能够因材施教、个性化、多选择的教育;一个是科技的质量,要用更科技、更先进的方法去享受快乐的教育;一个是符合学生成长的教育质量。
“在公平方面,我们注意到负担不光是时间、心理上的,还有家庭财务支出的负担。好老师供给稀缺,怎么样让好老师覆盖面更广?好未来通过做直播和智能教学,把教和育分类,通过直播的技术,用科技力量让一个名师覆盖成千上万的学生群体,以更低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覆盖更广的人群。”
高层齐聚论校外培训治理之道
校外培训已成为全国性的教育现象,校外培训机构该如何规范?教育专家有何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
将对校外培训机构实施全过程监管
公布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果:
截至9月10日,全国已有2986个县(市、区)启动专项治理工作,944个县(市、区)基本完成专项治理,全国摸排校外培训机构数达38.8万所,发现问题26.59万所,整改5.4万所,摸排中小学校21.1万所,发现问题2139所,整改632所。
“规范校外培训、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工作因涉及利益观、政绩观、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而任重道远。”对地方教育部门、中小学校、培训机构及家长等方面提出要求和建议:
首先,对地方各级教育部门来讲,要在年底前完成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工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切实把中小学竞赛活动管起来,落实教育行政部门主体责任,对相关竞赛活动予以清理规范。
其次,广大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课标教学,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不得随意提高教学难度和加快教学进度,杜绝“非零起点”教学。建立弹性离校制度,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
第三,校外培训机构要不断加强行业自律,积极配合治理工作,共同创建校内外共同发展、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
最后,俞伟跃还建议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正确认识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把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孩子的好品德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理性设置期望值,鼓励孩子尽展其才,避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或请家教给孩子增加过重课外负担。
对校外培训机构实施全过程监管,媒体要在舆论监督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独特作用,通过客观真实、科学准确的报道,督促各地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家《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共同为校外机构的发展凝聚智慧,形成共识,加快构建覆盖全国、科学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制度体系。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创:
开展校外培训专项治理,目的是规范行业秩序
“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不是要关闭校外培训机构、封锁校外培训市场,目的是在规范行业秩序。”
对于包括校外培训机构在内的社会力量参与“广东新时代新教育体系”建设,有三个方面期待:
一是要把握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的公益性。“因此,校外培训机构要切实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以质量求生存,要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避免利益驱动,切实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二是要明确定位,维护和巩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地位。三是要遵循规律,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教育新模式。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要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把握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的新特征,改革培养培训模式,创新教育服务模式,科学规范开展培训实践。
治理和规范校外培训市场,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各级政府精准施策、培训机构转型发展、家长学生树立正确理念,才能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良性发展,才能形成校内校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广东教育督导学会会长陈健:
要回归教育本质和人的成长规律
规范治理好社会培训机构,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已成为社会所需、人民所盼。“从督导学会角度来看,我认为首先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和人的成长规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如果有了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我们很多行为会更理性。”
从政府层面,国家关于治理社会培训机构的意见非常明确,如何让政府科学的要求落地,各级政府要明确自己的法定责任,同时加强监管。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长要能够配合学校教育,不让孩子有过多成长的焦虑。学校要承担起人才成长重地的社会责任,包括出台课后托管政策。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
划分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边界
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边界划分很重要,校内教育和校外培训有着不同关键词:内和外,教育和培训。作为教育就要从立德树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来思考,作为培训则是专项发展的角度。
培训机构治理和治水有类似的地方,洪水会影响人的生命安全,也可以灌溉和发电。“从生态学角度看治理,不能说培训机构是洪水猛兽,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有益补充。”如果校内能解决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的问题,外江那部分水就能缓缓流过,这样生态才会山清水秀。
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会长、
广州中学校长吴颖民:
构建多主体参与的教育供给体系
有个问题我觉得可以去研究,为什么校外培训需求那么旺盛?
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上,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要清楚目前治理的基本背景是什么。“如果说校外培训机构野蛮生长,可能不准确,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客观现实。”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还要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整个教育供给,让老百姓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这方面需要政府去引导,不仅引导机构,还要引导老百姓。“教育供给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如何构建一个多主体参与,多层次、全方位的,而且满足不同需求的教育供给体系,值得政府去思考。”
广东实验中学校长全汉炎:
治理校外培训关键是规范招生
“要让教育生态更加良好,需要综合治理”,他曾在省实做过调查,发现有6成学生在参加课外补习。这取决于5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二是学校减负,孩子们有了时间;第三,对初中小学阶段来说,重复练习对提高成绩有效;第四,校外培训能补充公办教育短板;第五,与民办学校升学挂钩的校外培训机构,让一部分人趋之若鹜。
最核心问题还是解决升学问题。“优秀孩子要上好的学习,好的学习要选择优秀孩子。所以怎么规范招生是最大的问题。民办学校里有选择,有选择就有考试,有考试就有补习。如果我们采取很好的办法,就近入学,不要让它来选择,也可以从收费方面去规范它。”
校外培训乱象如何治理?
校外培训应先“退烧”再“治病”
当前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整治力度和重视度,可能是几十年来从未有过的。
广东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铁明认为: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中存在逐利资本绑架教育本质、利益诱惑绑架教师道德、应试竞技培训绑架素质教育、好的学位和教育资源绑架家长的无奈、超纲培训绑架学生心智等乱象。肇庆市教育局局长彭银祥则把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分为可怜的、可怕的、可敬的、可爱的四个阶段。“可怕的是它盯住家长的口袋,没瞄准学生的脑袋。”
如何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先退烧,再治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办公室主任陈东升表示。他介绍,专项治理主要针对存在安全隐患、无证无照、超纲教学等违规现象。“但退烧不是常态,治理规范发展才是常态,培训机构要在法律和制度规范下往前发展。”陈东升说。
肇庆市教育局局长彭银祥认为,一个好的校外培训机构是有教育情怀,有大资本,有好的团队,形成品牌,有良好的培训价值观的。要有好的方法论,通过科技理念、团队素质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方法,而不是简单重复刷题或恶性竞争。
“我在检查执法过程中发现,发达地区的需求比经济落后地区的需求更猛”。江门市教育局主任督学、党组成员李立新认为,校外培训机构是校内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校外培训机构在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对其需要也不同。
分析梳理校外培训机构十大问题
会上发布了《2018年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与治理报告》(下称《报告》),报告以广州市场上的13家校外培训机构为样本,对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强化应试、组织学科考试排名及竞赛、超纲提前教学、培训场所存安全隐患、乱收费高收费、退费难、虚假宣传、教师无从业资格等十大典型问题进行梳理。并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占有率、用户认可程度、广告宣传合规情况、师资要求、负面投诉率、用户知晓度等情况进行指数分析并综合评价。
《报告》显示,在13家校外培训机构公众满意度总榜上,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水平、课程设置、教学环境、课后作业压力、收费标准和品牌口碑等六个维度进行打分。排在总榜前三位的分别为新东方、学而思和立尚教育。在师资水平满意度方面,学大教育和龙文教育得分最低,新东方、学而思排在榜首一二位;课程设置满意度方面,瑞思学科英语垫底;品牌口碑方面,学而思口碑最好。在测评中,超纲教学、课后作业压力较大等问题比较突出。今后,学邦君将持续关注校外培训治理领域的最新进展,发布更多资讯为机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解决方案。
学邦智库公众号回复“报告”或 “阅读原文”,即可免费获取《2018年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与治理报告》。
文中提到的新东方、好未来、精锐教育、明师教育、立尚教育等无一不注重学校运营管理效率的提升、课程产品和师资教研团队的打造,并高度重视把科技力运用到机构的管理和发展中。
新东方好未来选择花千万重金研发运营管理系统和教研教学系统,而明师教育、立尚教育、邦德教育、思考乐教育、晓教育等标杆机构选择用学邦技术的SaaS服务,用【BOSS校长】为学校运营管理效能提升39%,用【教学易】为教研教学做支撑,让续班率提升90%。学邦技术“>【学邦技术 |BOSS校长&教学易】为机构节省开发费用、人员时间等投入,帮助机构实现开源节流,让校长有更多时间精力去探索各种新政之下机构的发展之道!
中大型机构都在用的运营管理系统,
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免费体验!
本文来源于南方都市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