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新 学邦动态 应有尽有

  • 当前位置:学邦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最新 | 教育部再发通知:学科类培训班名称须以学科命名,老师须取得教师资格证!
  • 最新 | 教育部再发通知:学科类培训班名称须以学科命名,老师须取得教师资格证!

    2018-09-17 来源:学邦技术

          继史上最严国务院发文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后,教育部再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

    1

    学科类培训班名称以年级和参训学科命名

          各培训机构要尽快将所办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报县级教育部门备案审核,县级教育部门应及时完成备案审核工作并向社会公布。未通过备案审核的班次不得招生培训。

    news-1648518__340.jpg

    2

    教师资格证再次被提上日程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规定,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类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为此,培训机构应将教师的姓名、照片、任教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及培训场所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学科类教师应于2018年下半年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经过教师资格考试未能取得教师资格的,培训机构不得继续聘用其从事学科类培训工作。

    businessman-3417761__340.jpg

    3

    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通知》还要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抓紧会同有关部门,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意见》提出的场所条件、师资条件、管理条件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尽快完善本地校外培训机构设置的具体标准,为扎实推进整改工作提供依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于2018年9月底前将本省级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报教育部备案。

          此外,各地要将校外培训机构整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强化整改责任落实,逐级签订整改任务责任书,压实责任,强化督导考核。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于2018年10月下旬组织开展专项督查,对推进不力、进展缓慢的地区进行通报批评;对举措实、进展快、成效好的地区典型经验进行宣传推广。

          此前,教育部表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摸排任务已基本完成。10月份还将再次开展全国范围的专项督查,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训机构的整改工作。截至8月20日,全国已模排培训机构38.2万家,其中发现问题的有25.9万家,按照边摸排边治理的工作原则,已经整改了4.5万家,专项治理工作摸排任务已基本完成。

    system-3599913__340.jpg

    4

    《通知》解读,培训机构如何应对

          自《民促法》落地,各类政策不断出台,教培行业犹如迎来严冬,对教培机构而言,虽然短期内会有震荡,但长远来看,对民办教育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面对教育部的“再 1”次发文,各大机构应该积极应对、合理调整自身的运营模式。短期震荡之后,运营规范、质量优秀、特色明显的机构,尤其是以知识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机构一定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

          这次《通知》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1、如果说大家对之前国务院的通知还持观望态度的话,那么现在就不要怀疑高层的决心了,并且时间紧急,不要等着具体政策出台再去应对,从上面通知的时间看9月底出细则,10月底核查,留给培训机构的时间不多了,主动迎接改变,赢得时间才是上策。

          2、逐一对标研判,完善整改台账,明确具体时间,并设置白名单,未通过白名单的不能招生,这意味着如果机构没有通过审核,大概率就宣判死刑了;在不能正常招生的情况下整改,到再次审核通过的时间有多久都是未知,机构能撑多久?

          3、规范培训机构招生的“班级名称”,不会再出现蹲坑班,奥数班,冲刺班,提分班等五花八门的营销噱头为主的班级名称,大家都一个起跑线上,依靠班级包装噱头的招生之路被堵死,并且在宣传文案上,又有工商广告法这把剑悬在头顶,逼着培训机构更加务实,往口碑续报上靠拢。

          4、学科类老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否则不能上岗。这对于完全依赖师资的培训机构来说,影响巨大。如果严卡教师资格证,将有大量的机构因为老师不能满足条件而停止运营。那么重灾区显然就是一对一培训赛道,可以肯定的说,如果落实这项政策,对一对一机构来说,打击是致命的。

          5、通过行政手段,加强检查、监督、监管,确保政策执行无死角。

          如果各项措施能准确落实,对校外培训机构确实能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但对培训机构而言,这个阵痛大多数机构很难熬过。虽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这么短时间内,能快速调整过来的机构确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