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来源:学邦技术
据消息透露,在该宾馆内,设立了一家叫“考霸教育”的培训机构,当晚,该机构秘密进行了违规“小升初”招生考试。
参与考试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学校“暗自物色”的优秀学生,他们将通过此次“秘密”考试确定最终能否拿到入学名额。
意想不到的是,原本秘密进行的招生考试,消息却不胫而走,短短几十分钟,引来数千学生家长。
在这数千家长中,有闻讯赶来探“招生”虚实的,也有接到口头通知带孩子前来考试的,还有为不公平违规招生愤愤不平的。
现场场面失控,人员情绪高涨,甚至有人拿起了凳子,更是加剧了现场矛盾的升级,场面愈演愈烈。好在警方及时介入,才得以平息。
此时,在宾馆地下室的学生们已经完成了一场考试正在看电视,第二场考试被这宾馆外的喧闹声打断。
经调查发现,组织这次违规招生考试的“考霸教育”,并没有在离石区合格民办培训机构白名单里。
山西离石,失控的夏令营
学邦君了解到,这并不是离石第一次爆发“小升初”违规招生事件。
此前,7月13日一则报道——“山西离石 失控的夏令营招生”发出,受到社会强烈反响,当天点击量突破10万。
这次事件中,部分入学心切、“走火入魔”的学生家长们,迷茫中选择了盲目跟随,不舍昼夜、千里迢迢去所谓的河北正定县夏令营,以求“心诚则灵”,便可获取廷亮中学报名入学的“绿卡”。
从“一期夏令营”回归的数名家长纷纷表示:“痛苦的人不止我一个”。
17日,离石区教育局关于对离石区廷亮中学的处罚决定刷爆微信朋友圈,这是自学生家长涉入“夏令营事件”以来,当地教育部门唯一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向受该事件影响的学生和家长表态。
关于对离石区廷亮中学处罚决定红头文件
临近秋季招生,部分学校仍顶风违纪,违规举行分班考试,超计划、超范围招生,存在向部分家长承诺开学后可以空挂学籍、借读等等。
各地教育局也加强了中小学生招生纪律声明——
重申十严禁,规范秋季招生纪律
7月27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招生入学行为》,重申十严禁。
依据教育部、省市有关规定,针对当下仍存在的违规招生行为,西安市教育局重申招生工作纪律,重申以下“严禁”行为。
1. 严禁无计划、超计划、超范围招生;
2. 严禁招生工作结束后,学校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已被民办初中录取但放弃入学学生的空余学位不再补录;
3. 严禁学校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进行补录;
4. 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
5. 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
6. 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7. 严禁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在招生工作中充当说客和“介绍人”,严守承诺;
8. 严禁组织任何形式的分班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
9. 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得对学校中高考情况进行排名,以及向学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绩数据;
10. 严禁向家长和学生做出任何保证录取等违规承诺,不得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另外,秋季入学后,西安市教育局将开展专项督查或组织区县交叉检查组对所有学校进行“全覆盖、无遗漏”专项督查和检查。
凡涉及民办学校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核减下一年度招生计划或停止当年招生;情节严重的吊销办学许可证;
凡涉及公办学校的,由区县、开发区教育部门首先予以通报,并及时报市教育局,在全市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取消学校当年所有评优选先资格;情节特别严重的,学校已取得的教育方面的荣誉称号,可由授予的教育部门予以取消;
校长是规范办学第一责任人。凡涉及校长的,民办学校建议学校决策机构对校长先停职后处理,情节严重者,建议决策机构予以解聘;公办学校对校长先停职后处理,并按干部管理权限严肃问责,情节严重者,建议按干部管理权限免去校长职务;
凡涉及干部和教师的,情节较轻者,主要采用提醒谈话、告诫约谈、责令检查、批评教育、通报、诫勉等方式进行;情节严重者,依规依纪予以处分;
凡涉及校外培训机构的,依法依规及时顶格处理。
发布“十严禁”“六不准”,规范秋招“十严禁”
为进一步规范秋季招生工作,湖北市教育局接连发布通知,一是发布“十严禁”“六不准”,规范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行为,维护中考招生工作的权威性,二是发布“十个严禁”规范秋季招生。
严禁一:严禁违反国家、省、市有关招生规定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严禁二:严禁以不正当途径到生源学校进行生源摸底和招生宣传
严禁三:严禁借招生之名宴请初中学校领导和教师,或赠送礼品礼金、有价证券等;
严禁四:严禁以诋毁其他学校或夸大本校的方式挖抢生源,以许愿、签协议、承诺减免费用、发放奖学金等不正当手段诱惑、招揽学生;
严禁五:严禁游离于招生录取平台之外擅自提前招生;
严禁六:严禁擅自调整计划进行招生;
严禁七:严禁接收已通过招生录取平台被其它学校录取的学生;
严禁八:严禁超计划招生;
严禁九:严禁未经批准跨区域招生;
严禁十:严禁招录分数线下考生。
不准一:未经审核和批准,任何学校不准在电视、报刊等媒体播发招生宣传广告、中考考试信息,在校园内外张贴、悬挂宣传标语;
不准二:初中学校不准协助、参与非法招生活动;
不准三:不准向招生学校提供学生考试成绩、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生源信息;
不准四:不准收取或变相收取招生学校提供的任何费用;
不准五:已被录取的考生,各高中阶段学校不准无理由退档;
不准六:要严格执行省、市有关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准违规收费。
禁止一:禁止各类学校不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提前招生、提前录取;
禁止二:禁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
禁止三:禁止以物质奖励、升学率、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
禁止四:禁止将竞赛、挂牌、命名、表彰活动的获奖结果作为学生入学或升学的依据;
禁止五:禁止采用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作为招生依据;
禁止六:禁止任何学校通过统一笔试或者变相形式的统一考试择优选拔生源;
禁止七:禁止任何学校通过自办培训班或与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合作选拔学生;
禁止八:禁止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换;
禁止九:禁止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生学籍;
禁止十:禁止收取任何与入学和学籍挂钩的费用。
近年来,教育政策层出不穷,专项治理工作一波接一波。
这些政策和治理工作旨在控制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的培训,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工作难度大,类似离石区两起“小升初”事件,可能很多城市也存在,只是未被发现,但只有规范办学制度,严正招生纪律,才能真正解决教育的矛盾所在。
而解决矛盾也并不是取决于某一方的努力,是国家、社会、所有学校、培训机构以及家长和学生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