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7 来源:学邦技术
近日,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北京海淀剧院做了主题为“未来之路”的演讲,谈了知识付费崛起的原因,分享了新东方的发展和自己的奋斗经历。
我是得到的投资股东之一,罗辑思维做的得到,我不知道我们这里有多少人上得到上去听的。
得到是中国最大的知识付费平台,必须交钱才能听。有4块钱听一本书的,有199块钱听一个教授讲完一门课。
原来可能会认为,一个教授在上面讲课要付钱,谁会去听?原来确实是这样的,但现在不这样了,因为几个原因。
原因一:中国中产阶级的阶层增加,大家对交100多块钱这件事情感觉不是大事。
原因二:越是进入前20%的人群,就越被容易被人家超越,后面80%的人拼命想要赶你,所以不被别人超越的唯一办法是拼命进步和学习。所以光在大学学那点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了,必须不断坚持跟着学,也就意味着大学毕业了、工作了、有钱了还得学习,不学习一定就会被人落下,于是产生了职业人士焦虑症。带来的结果是,他们不一定会去上研究生,也不一定再去读博士,但是每天上班、下班的时候就得学习。
原因三:场景变了。原来一学习就要走到教室里去,现在学习只要打开手机就能学了。原来我们要听一个教授讲课,肯定跑到教室里来,这就是当初新东方为什么能做起来的原因。但现在不用了,即使要你付费的话也不用跑到教室里来了。我在收费平台上开一门课,你可能也能付费上课了,也就意味着没有时空的边界限制,随时随地能接触到新知识。
原因四:支付手段变得如此地方便。人有一个特点,人是冲动性的动物,我们大部分人人一辈子都是被自己的冲动给害死的。今天大家听完了周雷老师的讲课,我建议大家,如果他们用现场扫码付费的话千万不要相信,为什么?因为你听完我们讲完以后,一激动一扫码付费,结果把钱付了,过两天后悔了。但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很容易一瞬间产生冲动就付费了。
为什么现在的付费这个平台这么地火热?人家一说这门课好,听了以后就会有进步,“啪”你就把它付费了,其实我后来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坚持不了把一门课全部听完的。即使如此,人们依然在付费听课。
北大有一个教授叫薛兆丰,在得到上开了一门课,叫北大经济学课。你要听他的课交199块钱,30万人交了钱,意味着一门课收了6000万块钱,而且每天都有人再继续交钱,讲的是一门不怎么有趣、但是讲的很清楚的经济学基本原理课。
按说大部分人都不会去听,大家就去听了。得道跟讲课人的分钱方式是一人50%,6000万就意味着讲课的老师可以拿走3000万。大家稍微想一下,如果在以前一个人讲一门课怎么可能讲到3000万,如果总数是6000万,完全不可能。
我用这个例子表明一点,未来依靠这个世界大的平台、大的出口以及大的结构调整,还有小的各种机会,你发现只要你有才华,只要把你的才华依托在某个平台上,就意味着能够非常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这在原来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你首先要想清楚这辈子到底想要变成什么样的人。
想清楚了去做和没想清楚就去做是天差地别的,也就意味着现在就要去思考,对于我来说我想变成什么,未来我的目标在什么地方,就变成了你想要的第一条。
我讲一个企业的发展案例你就明白了,新东方在过去10年的发展道路上犯了很大的错误,如果没犯大的错误的话,现在新东方应该好很多。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新东方从美国纽交所上市以后被资本家牵着鼻子走了,他们说你们要拼命地投入、投入以后拼命地增加收入,因为资本家相当于是新东方的主人,上市了股票都是资本家买走的,投资者买走的,所以我就拼命地投入。
而实际上不管在哪个方面投入,不是一个教育机构能够做好的本质性的要素。
一个教育机构要做好的最本质性的要素是最优秀的教学质量、最优秀的教学产品、最优秀的老师、最优秀的素质、最优秀的教学服务,这才是本质。但这些投入,往往是投进去不能看到短期效果的。
就像现在研究生3年,并不能可能给你带来任何财富,之所以要读研究生3年,是为了未来30年通过你的研究生学习,你的本领变得更加厉害了,所以最后赚的钱能更多。资本市场有这么一个逻辑,这个逻辑投入了不能马上带来收入的东西是不能投的,在某种意义上。
新东方就走了这样的歪路。资本家说新东方要增加收入,我们就要投入营销、投入广告,最后带来了收入,但是教学质量越来越差,教学产品越来越差,最后的结果新东方就开始出现了滑坡现象,这就是走错了路。
四五年以前,我意识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最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坚决收回任何资本家提出的要求。我必须开始投入到教学产品、教学系统的研发上面,对老师素质的提升方面,结果这几年新东方在差不多死去以后又重新活过来了,就是因为路径走对了。
当初我离开北大后也是抱着尽快出国的想法拼命地教书,为了赚钱赚的更快、也更加合法,成立了新东方学校。结果等到我攒够了自己出国读书的学费以后,我作了另外一次人生的选择。当时我有两个选择:
一是继续留下来做新东方;
二是把新东方关了,拿着赚的钱到美国去读书。
当时我还犹豫了很长时间,非常庆幸的是,我这次又想通了,我是这么问自己的,到美国读完研究生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拥有良好的生活,标志是能够赚很多的钱,有能力赚更多的钱。
那我就问自己一个问题,现在在干什么?我现在在做新东方学校,为什么愿意做下去?因为能赚很多的钱,明年能不能赚更多的钱,那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学校肯定会越做越大。既然现在能赚很多的钱,为什么不做下去呢?
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现在不到美国去读书,未来赚了足够的钱以后,再想到美国去读书还有没有机会去?答案很自然是肯定的,因为美国的大学是随时开放的,只要重新申请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要求对方大学给你延迟入学,明年、后年再去也允许,只要录取了,它就认为你合格了,明年来也行、后年来也行。
这两个问题一解决好,那么我当然选择留下来继续干新东方。
下面要解决的还有另外两个问题。干新东方是纯粹为了赚钱吗?肯定的答案是,当然要赚更多的钱,否则的是,因为既然下定决心把这件事情做下去,赚钱一定不再是你唯一的目标。因此,我的目标就意味着要把新东方当作事业来做。当作事业来做和自己赚钱,这完全是不一样的打算。要自己赚钱,一个人自娱自乐,招点老师,有点就往家里拎就行了。要当作事业来做,身边就要有人才,就要一群人来干。
大家都知道中国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的更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所以我立刻启动了新东方的人才计划,有意无意的。
1995年的时候我决定了以后在国内干,就觉得既然要在国内干,必须找一大批能干的人进来。于是,我就到了国外去,把我认为大学最能干的这些同学,全部弄回来了。紧接着又一批在国内特别能干的人又加入了新东方,周雷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你会明白你的方向不一样,你的动作就会不一样,你的布局也就会不一样。
再举个简单例子,当初我到国外去邀请同学回来跟我一起做新东方的时候,我另外两个很有才华的大学同学,我同样发出了邀请,除了王强、徐小平以外。当然每个人不一样,我觉得王强是真正有勇气的,因为王强在实验室工作,年薪是8万美元。徐小平是本身没有工作,所以对他们来说回来很轻松。王强是扔掉8万美元的工作回来,这就有点真正勇气的味道了。
而我另外一个同学,是在大学当助教,5万美元一年的工作,我最想邀请的是他回来。结果最后说老俞太冒险了,你又不给我固定工资,新东方最后能不能活下去还不知道,回去了还要我个人开一个摊子,这摊事情赚的钱才是我的,所以他说我不会去。等到新东方上市我们见面以后,他的第一句话就说,老俞,想当初我没跟你回去,真是后悔死了。我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的,任何选择都要冒险的。
所以有的时候机会来到你面前的时候,你还不一定能抓得住。王强、徐小平最后新东方上市变成亿万富翁,都是十亿人民币以上的富翁,我这个同学现在还是5万多美元在那里教书。
大概10年前的时候跟我说,老俞这样吧,我辞职到你那去干吧。我说,新东方现在真的容纳不下接近50岁的管理者了,现在管理者都是80后、90后了,你来了是弄不过他们的。弄不过他们多难看,你还得回到美国来当教授,那还不如现在就在美国当教授,别回来了,你要缺钱了告诉我一声,机会就这样白白地丢失了。
所以,人生有的时候不搏一下也是不行的,不冒险一下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