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02 来源:学邦技术
2018年3月,四部委联合发文,开始整治K12课外辅导市场。消息发出,震动教育界。
先是新东方、好未来、学大、高思、龙门等15家K12主力军被约谈;
接着,学而思、新东方们被限期整改;
然后,国家要花一年的时间摸底调查,最后预计到2018年年底,会放一个大招儿出来。
对于教育投资者们来说,K12教育——这个曾经最火的市场,彷佛一下子看不明白了。
那么2018年以后,教育投资,该投什么?方向是什么?投资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哪些板块或者说模式是值得投资的?本文就来稍作分析。
没有深度思考,何来时局的深度把握呢?
作者认为:投资者有大眼光小眼光之分,被投资者有大道小道之别。咱们就来说说教育中,何为大道,何为小道。
大道之行,可达天下,可谱写未来。这是文中应有之义,希望各位能看懂。
一、大融合,前所未有的大趋势
2017年注定是中国教育史上值得铭记的史刻。
因为这一年,我国有关部门出台了2份重要文件,分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发的《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
这两份文件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如果把时间轴拉长30年,你会看到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这两份文件的重要性,用什么样的词形容都不为过。它们可以称得上左右国家未来30年教育格局和走向的重量级文件。
两份文件,两个关键词,“新工科 产教融合”,为我们展示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这个历史机遇,如果给它一个合适的名称,可以称之为——教育大融合。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新工科 产教融合新政,可以看到未来30年的教育大变革。
这个变革,正如三国演开篇所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我们每个人,正处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节点时代。
这一轮教育大融合,可以看到三大融合现象:产业分工大融合,学科专业大融合,人才能力大融合。
这种融合,其实是教育这种“生产力”,对跨界整合这种“生产关系”的一种主动适应和同频共振。如果你静心去品味,你能感受到这个时代的脉动。这种融合现象,首要推动力,当然是技术。
大多数国人不会想到, 技术在近5年来带来的巨变 ,远不止于互联网产业,它正在从在线向线下各行业漫延,这种变化的首要趋势就是——融合。
你能看到的那些新生事物:
滴滴打车 共享单车,就是互联网 交通的融合;
海尔智能冰箱,就是互联网 制造的融合;
小米盒子和智能音箱,就是互联网 家居的融合;
盒马生鲜,就是互联网 实体超市的融合;
猫眼看电影,就是互联网 电影院的融合。
这种融合的浪潮,将无可阻挡地涌进教育领域。
当然,当互联网从线上走向线下,开始渗透各行各业时,它已经悄然换了一个名字,叫——物联网。
互联网 消费 人工智能,结出来的果子,叫智能家居;
互联网 产业经济 人工智能,结出来的果子,就是智能制造;
互联网 城市管理 人工智能,结出来的果子,就是智慧城市。
同理,互联网 教育 人工智能,结出来的果子,叫智慧教育。
“自党的十九大开始,我国教育教育信息化已步入了融合创新、智能引领的新时代——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智慧教育,预计将在这一年登堂入室,进入国家文件。
这种国家和社会发展大趋势,我们要看清。教育,总是随着社会发展大趋势一起脉动的,只不过,它脉动的节奏慢一些。
对于教育投资者来说,感受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能让你看到“大略”,但仅有这个还不够,你还应有“雄才”。
对一个行业或领域整体的发展洞察力,系统规划和设计能力,以及对各路人马资源的整合能力,将考验你的“雄才”。
这其中,战略制高点的把握,莫过于游戏规则。
由技术带来的产业变革,从我们身边一个触手可及的产品开始(智能音箱),到工业生产线的流程革命(海尔的人单合一,全面个性化定制),再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变革(供给侧改革,中国制造2025)再到国家战略的巨变(一带一路,从西方转向东方),我们能看到,技术就像一只煽动翅膀的蝴蝶,促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方方面面的改变。
技术引发的变革,对于市场海中的玩家来说,最为可怕的是,游戏规则的改变。新技术导致的游戏规则改变非常明显,可以说,我们所有人,正在遭遇一场商业模式的大迭代。
例如,小米出现后,品质模式对于数量模式的迭代,使得第一代智能手机品牌 HTC 被清场;
例如,今日头条出现后,基于算法的推荐阅读模式对传统三大门户的平台阅读模式的迭代,使得三大门户网站逐渐被人们遗忘;
再例如,微信出现后,交流模式的大迭代,使得微信基本完成了对自家兄弟——QQ的革命,QQ退出你我的桌面和历史舞台,几乎已是必然。
还有一个不被人重视的迭代,就是搜索。尽管微信搜索功能很烂,非得回到搜索默认主页,才能让搜索这件事儿真正发生,但不可否认的是,最新的、有深度的、高质量文章,你会首先想到微信搜索,而不是百度。这种迭代,我称之为品质搜索对于泛搜索的迭代。
上述几种迭代现象,我们能看到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产品在做精而不是做泛,模式在做少而不是做多。
毫无疑问,无论产品还是内容,堆叠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海量信息和内容带来的选择烦恼,让国人开始信赖那些品种少但品质好的产品应用。
那么,这种迭代特征在教育领域,是不是也如此呢?答案是肯定的。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教育投资的五重境界吧,算是给教育投资者们一个参考。
从本篇最初的K12教育乱相被国家重拳整治这件事,我们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结论,你的投资不能太短视,起码要看你投资的这个对象能适应的场景大小,场景大小决定发展格局;你的投资要看价值观正不正,凡是价值观不正,不能促进社会进步和国人成长的正能量型企业,无论创始人名气有多大,营收能力有多强,都不值得投资。
K12课外辅导 可投资指数 0.1分
原因:做题和训练类APP,课外辅导平台,格局太小,价值观不正,只盯着知识强化训练,反智慧、反能力提升,拉低国人素质,造成教育市场的浮躁与乱相。
最好撤出,不要再投了。为何?因为道义所在,道所不容。国家整治,只是道义惩戒的一种体现。
在线教育投资这个“场”,打法的高低,从你选择哪个层次开始,就已经分出高下了。教育投资,讲术,讲法,但更重要的,是讲道。
选择进入和不进入K12战场,就是一种“道”的选择。战略,这个不容易理解的词的背后,站着的力量,是价值观。而价值观,就是一种选择——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
k12的钱是好赚,但今天的k12课外辅导,就是昨天的竞价排名,赚的都是容易钱,快钱;但你赚的越多,你的企业形象越差,你越容易丧失人心。人心向背,得民心还是失民心,就是道义所在,也是你投与不投的第一个标准。
当然,我个人认为,K12唯一值得投资的机会,是高科技的普及型、启蒙型产品。
现在的人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有点高高在上,如果能把他们变成普通小孩们都可以玩的高科技玩具,让中国的孩子们从小玩人工智能跟玩玩具一样轻车熟练,那这个国家的整体科技素养,得有多惊人?
这是有价值、有功德的事。这就是多出来的那0.1分。
课程平台 知识付费 可投资指数 1分
原因:
学习APP或课程平台,商业模式总体上属于内容供给模式,单向传输,少有双向互动;
从场景上,属于个人层次的知识和文化消费场景,总体偏小;从价值度上,能把高深的知识理论精炼转化,深入浅出的供给,比传统的知识讲授型教育前进了一步,因此给1分。
但太注重短期变现和营收,强化了阅读的碎片化,没有打造产品的系统化,也就没有促进能力成长的价值。
这类模式可以投,但性价比不高。要看准,是不是升级版,所谓的升级版,有2个关键点,一个是课程有没有成体系,好的课程体系,才能打造出合理的知识体系,才有助人认知升级的可能;一个是课程有没有匹配班主任或辅导员,没有运营的课程平台或APP,是没有持久生命力的。简单说,服务升级,人要到位,否则这类平台越大越没价值。
场景化教育 可投资指数 4分
原因:智慧教室、未来教室,可造就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场景,符合最新的小班化教学大趋势,能让教育从形式主义教育变成有效教育,能让学习真的发生,能让老师和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能接入教学活动,能接入大数据,可引领教育 科技融合的未来,高价值度,值得大力投资;如果搞成连锁型,50家、100家、500家,就是大场景。
人才培养模式 可投资指数 5分
原因:企业大学或新型大学,新技术类人才培养学院,如新工科教育类投资,符合国家战略和使命,能填补国家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能创造出成千上万的新课程、新专业和新教材,能引领国人素质和能力的新走向,高价值度、大场景,大力推荐此类投资。
国家战略 可投资指数 5分
原因:产教融合学院,承担跨界整合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承担为国育才、为国养将的重大历史使命,符合国家最高战略,超高价值度、伟大格局,强力推荐此类投资。但投少了不行,要成规模成体系才行。那些大格局投资者,就是这样的投资逻辑,我很认同。
*作者:李琰辉,来自MO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