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6 来源:学邦技术
7月12日,马云公益基金主办首届新乡村校长论坛开幕,论坛上揭晓了首批入选“马云乡村校长计划”的校长名单。据了解,入选的20位校长每人将获得50万元发展基金,马云公益基金还将帮助他们结成“乡村教育家”社区,并组织国际游学、校长课堂等,帮助他们开拓教育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出席论坛并致辞。她表示,贫穷家庭儿童的机会比富裕家庭少五倍以上,在亚洲、非洲的很多国家中,乡村人口的比例非常大,乡村教育的师资是一个很大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让所有乡村教师都有足够资质和动力参与乡村教育事业,希望得到各国政府支持。
论坛上,马云提出中国9000多万名孩子在乡村,如果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教育,城里的教育再好,社会也很难进步。他认为乡村教育的发展是帮助农村脱贫的必经之路,迎接未来挑战必须从教育入手。
2015年9月,马云乡村教育计划启动,到现在已产生200位“马云乡村教师奖”获得者。公开资料显示,2017届“马云乡村教师奖”共有4899人进行注册申报,完成内容的申报材料达1734份。
入选校长的情怀感动了很多人。如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小校长嘎松扎西,在海拔4800多米、野狼出没的荒野上,花了十几年时间,给几百名牧区儿童打造了一个让他们放学“舍不得回家”的学校。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达祖小学校长王木良,把自建的生态农场型学校做成了众人艳羡的“世外桃源”,还帮助了校外2000多个学生。
这些入选的校长,每个人的背后都有着许许多多感人故事,从一个普通乡村教师到整个学校的管理者;把一个残破不堪,人烟稀少的学校建设成设备齐全、多向发展的教育基地,其中的苦泪心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他们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碰壁,每一次重新出发,都体现着一位优秀的乡村校长的精神特质。
罗承业是本届校长计划入围者中最年轻的校长,一位从大山中走出来又选择留在凉山州的彝族汉子。
他在山上的彝族学校代课,每月90元的补贴远不够日常开销,面对坚持还是放弃的选择,他被家长们极力挽留。他说,本民族价值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是他愿意坚守的动力。
直到现在,虽然由于校园狭小,三个孩子需要挤在一张课桌,活动场地也无法满足近九百名孩子的需求,但他通过学前班彝汉双语教学,帮助学生们完成语言过渡;以“绿色生命教育”为特色,让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爱上学习……
2006年来到这儿,嘎松扎西坚守到现在。
十年里,他曾为了劝回不愿上学的孩子,追了十几公里,翻了几个山头;十年里,他曾一个学期没有出过学校,没有去有信号的县城给家里打个电话……十年里,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忍受了什么,熬过了什么。他主动联系格桑花建立了校园牧场,办好食堂,照顾好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他引进健康教育课件,提供单独的教室和热水给女孩子们做个人清洁,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他在无比艰苦的条件下,不是被动的等待外界帮助,而且利用现有条件去改善师生的生活。
不论是放假后的开学,还是老师去县城开会,每次他和老师们一回到学校,孩子们一个个和老师贴脸,结结实实的有104张小脸,一个都不会少。
1990年,熊国朝校长中师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自行车无路可骑的山区小学,破旧不堪的学校有三所竹篱笆做墙壁的木屋。
没有运动场,学校就在坑坑洼洼的村道上开运动会;音调唱不准,熊校长也让学校充满歌声
他结合山区农村实际,不断尝试新的教育教学策略:不分主科副科,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突出最朴素的素质教育。
在教师培养上,他开展视频课例评析教研活动,多元并存备课模式,让新老教师在不断相互学习中成长。
赵银凤(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隔河头镇大森店村小学校长):保住了学校,把村民也纳入教育对象
赵银凤校长,她不仅保住了面临撤校威胁的学校,而且将村小发展为143个学生的绿色校园,并把整个村庄的828个村民也纳入到基础教育的对象。
面对不能满足需要的复式教学方法,和适龄儿童的不断减少,赵校长四处游说,商定了“隔年招生,就近入学”的办学模式。
她不仅让学生在教室的课堂中学习书本知识,也让学生在服务家庭、家乡的过程中,增加对家乡的热爱和社会责任感。
“村里都难组织起来的事,赵校长一出面,就没有缺席的”,这是村民对赵银凤最朴实的肯定。
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因为他们而过得更幸福
王世民校长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在国家级贫困县创办了陕西省第一所农村公办寄宿制小学。
他给了300多名留守儿童一个快乐茁壮成长的乐园,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成长方面有了依靠,也解决了在异乡打拼的家长的后顾之忧。
二十余年来,人们都会看到王校长忙碌的身影:不是站在校门口迎接到校的师生,就是放学时在校门外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问题;不是晚上2点巡查宿舍给孩子拉拉被角,就是亲切弯下腰询问孩子生活状况;不是课间巡查提醒孩子注意活动安全,就是走进教室和学生一起专心听课……
因为在王校长的字典里,“校长”不仅是一个职务,一份信任,更是一种责任。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大寨镇箐门口小学距离大寨镇政府所在地有20千米的山路,海拨2000余米,典型的高寒山区小学,信息闭塞,交通落后,校舍破旧,而且冬天气温非常低,是很多老师谈而生畏的学校。而罗恒忠校长一待就是15年。
罗校长把学校图书室的部分书籍分离出去,在村庄各处建立图书中心,让学校成为村子的文化教育中心。
罗校长还与村长一起设计村里的水果、茶叶、核桃、药材、生猪、鸡的种养规划,村庄的经济现状明显改善,外出打工的家长纷纷回乡打工和创业,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
李正高(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中镇兴中小学校长):多方筹措资金,在厕所上修建图书馆
李正高校长在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中镇红卫村小任职时,多方筹措资金,在厕所上修建了图书馆,有着“厕所上飘来的书香”美称。
他主动与县城内多所学校合作,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交流,给在校年轻的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他从几公里的山外引进水源,解决了一直以来全校及全村饮水难的问题。
他带领老师自己动手硬化学校操场,修建教师宿舍,使学校成为全镇第一所拥有教师宿舍的村级学校……
邱校长自25岁开始任职,通过多年的经验领悟到,教育需要的是师生阅读,是习惯养成,也是品格的良好形成。
在调任银坑中心小学后,邱校长提出“读一百本书胜过考一百分”的办学理念。不提分数排名,重在营造学校、家庭、社会阅读氛围,以阅读育人。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邱校长引进担当者行动“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在每个班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配置了七十本左右“营养丰富”的书籍学生随时可以借阅;开设了乡村阅读课的实验班,让语文课变为阅读课,让孩子在阅读的浸润中掌握语文教学目标;开展教师共读一本书,组织全乡镇的教师读书沙龙……
马云在这次活动上说:“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感谢你们,因为你们的努力,你们的坚持,让农村的孩子才会不一样,中国的教育会不一样,社会就会不一样,今天严格地来说,这不是一个颁奖典礼,我们没有资格为乡村校长颁奖,我认为今天是一个感恩仪式,对于守住最贫困地区的乡村校长和教师,我们今天只是表达一点点我们的感恩之心。”
所有华丽的褒奖,都不及一句真诚的感谢。
是这上万名扎根农村的乡村校长,为乡村的孩子开启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
感谢因为他们的努力和坚持,让教育增添了一份感动,让教师多了一份坚守。
马云公益基金会于2016年7月4日正式发布“马云乡村校长计划”,核心目标是发现并助力新一代具有优秀领导力的“乡村教育家”。
围绕这一目标,基金会每年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20位优秀的“乡村教育家”代表,为他们每人提供总计50万元的支持。其中,10万元用于帮助改善个人生活;10万元用于领导力提升,包括参与国际游学,组成校长课堂,结成“乡村教育家”社区以探索乡村学校发展;30万元作为实践基金用于获奖校长所在学校,帮助他们开拓教育模式,使乡村学校更具活力。
*部分内容来源于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