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新 学邦动态 应有尽有

  • 当前位置:学邦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 上海重拳整治培训机构,多少机构面临生死存亡?政策危机下,教培机构该何去何从?
  • 上海重拳整治培训机构,多少机构面临生死存亡?政策危机下,教培机构该何去何从?

    2017-06-02 来源:学邦技术

    学邦智库

    6月1日下午,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整顿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提案专题,与市教委、市工商管理局等提案办理单位协商座谈。

    据悉,目前,上海已梳理出教育培训机构近7000家。从现在起到9月1日,上海市将对其开展分类整治规范。其中证照齐全的2000多家,有营业执照但无教育培训资质的3200多家,无照经营的有1300多家。会议决定,从现在起到9月1日,将首先查处取缔无照经营的教育机构,其次,对有执照但无资质的机构,将由各区的市场监管局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牵头,制定和下发行政指导书,指导其限期整改。


    据了解,对于有证照的机构,上海也将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从办学场所、消防等安全要求,收费管理、广告宣传等8个方面进行,并规范其教学行为。依法处置违法违规设立教学点,乱开分公司等行为。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表示,要求明确这些机构在整改期间不得招收新生,逐步减小办学规模,自行撤除教育培训的相关广告,向政府职能部门承诺,按照已有服务合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并不再对现有学员续班续费。


    上海市教委也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从完善教育培训市场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培训机构准入、审批和监管,制订培训机构从业人员资质标准,规范整顿教育培训市场等方面着手,引导教育培训行业健康发展,形成规范有序的发展格局。


    为学生“减负”,培训市场整顿行动此起彼伏


    早在今年 1 月份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教委就指出,必须规范民办学校办学,大力整顿培训市场。上海市会对培训机构的门槛准入,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以及其教学内容等进行把控。同时,牵头成立“减负”工作领导小组,为中小学生“减负”。


    此后,2月4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再次强调,要出台坚决措施清理整顿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维护义务教育公平正义的初衷,维护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从今年2月开始,上海、西安等多地对教育机构进行整治。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于2月初表示将出台坚决措施清理整顿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维护义务教育公平正义的初衷,维护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


    同月,陕西西安市教育局也通报全市民办教育机构专项整治结果,共有92所无证幼儿园、397家无证培训机构被取缔。


    上海市此举不禁令人联想到成都市的举措。此前,成都市教委携五区教育局及消防部门调查学而思,责令9个教学点进行整改、暂停招生,甚至停止教学。据悉,西安、重庆等市教育部门也开展了培训市场整顿行动。


    种种迹象表明,随着政府有关部门整顿力度的加大,目前鱼龙混杂的教育培训市场将面临洗牌,不具备资质或教学内容超规变相选拔的机构将难以存续。尽管未来培训机构的扩张难度将进一步提高,但生源将向有品牌的规范办学培训教育机构聚拢。


    观点


    培训机构本来就是市场化运作,是公办学校的扩展、延伸和补充,公办校老师没耐心去一对一辅导、不可能去个别化为了培优补差、更不能下午放学后去看管孩子,公办学校也不会有满足许多家长和孩子的音乐体育美术写字等等的培训老师。并且,老师由于能力、时间,及精效比,即同等精力产生最大化效果,一般讲中等难度偏上一点,压轴的讲的偏少,从而导致两头学生吃不着或者吃不饱现象。所以这部分学生出路只能在校外机构,市场的存在,不能一味扼杀。


    此外真正没“资质”往往是那些有证、有资质的大机构,他们有钱,有广告,有路子,招生,招师都好弄,往往为了降低成本,招聘一些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授课,以降低成本。


    反而那些教师工作室的老师,一般公校出来的,或大机构资深有经验辞职出来自己做的,他们才是真正有实力,有能力,但由于庙小,往往又没有“资质”。从而首先招致整顿,最后导致大量学生流向工商有资质,能力无资质的大机构之手。处于垄断,价格还得上涨,家长负担还得加重。 


    从学而思的责令整改到此处的事件,体现了政府“依法治教”的职责,也透露了“治教要严”的思路,但这种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很可能会演化成一场拉锯战。在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也要从根上扶,从本上治,方能在可能的拉锯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培训机构来说,要找准自身定位,合理合法地去关注利益边界,回归教育正途!


    *部分内容来源于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