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新 学邦动态 应有尽有

  • 当前位置:学邦 > 新闻动态 > 管理干货 > 课程顾问这样做,只会赶走生源!咨询沟通9大禁忌,你触碰了哪条?
  • 课程顾问这样做,只会赶走生源!咨询沟通9大禁忌,你触碰了哪条?

    2018-01-27 来源:学邦技术

    培训学校的招生人员在与咨询对象交谈时,一定要注意招生技巧,要注意管好自己的嘴,要知道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说。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九大禁忌,希望能给广大招生人员一个借鉴:


    忌争辩


    这是招生技巧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在与咨询对象沟通时,是来介绍课程、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参加辩论会的,要知道与咨询对象争辩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招致咨询对象的反感。


    首先要允许咨询对象对专业有不同的认识和见解,允许人家讲话,发表不同的意见。如果我们刻意地去和咨询对象发生激烈的争论,即使您占了上风,赢得了胜利,把咨询对象驳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您是快活了、高兴了,但您得到的是什么呢?只能是失去了咨询对象、丢掉了促成其报名的机会。


    所以,我们任何时候不要与咨询对象争辩,我们要在心里写下两条参考标准:“第一条、他们永远是对的;第二条,他们不对时参照第一条。”


    如:“你说的不对,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们学校”


    改:“你说的有一定道理,不过我还是想让你多了解一下我们学校”


    无论咨询对象说什么,无论我们心里接受不接受,都要先从口头上肯定他们是对的,然后再发表我们的看法或改正他们的观点。


    忌质问


    从心理学来讲,质问一个人的理解能力,对方就会产生不满。这种方式往往让对方感觉不到起码的尊重,逆反心理也会随之产生。


    所以,我们在与咨询对象沟通时,要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思想与观点,要知道人各有志不能强求,我们的工作不是要求学生来报名,而是吸引学生来入学。


    他来报名,说明他喜欢我们的专业,了解到了发展与优势;他不报名,说明我们的学校或专业不在他的兴趣点上。切不可采取质问的方式与咨询对象沟通。


    如:“你为什么不学这个专业?”


    改:“你对这个专业还有哪些不了解的,我可以帮你解释一下吗?”或“我认为学这个专业很符合你的兴趣,将来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如:“你为什么对我们学校有成见?”


    改:“你对我们学校的建议提的非常好,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力争做到最好,你还有其它好的建议吗?”


    如:“您凭什么讲招生都是骗人的?”


    改:“你说的没错,的确有很多打着招生的旗号来骗人的,但是我们……”


    忌攻击


    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宽容待人,攻击只会带来伤害与仇视。我们要知道,今天不入学的学生,明天也可能会入学。不要因为暂时的拒绝,就激起攻击的欲望,那是“小摊”行为,这对招生工作是极其不利的。


    如:“你说我们的学费贵,那你去上那些学费便宜的学校吧!”


    改:“学费是教育的投资,投资高就会有高回报,投资低回报也低。”或“相比其它学校的同类专业,我们的学费并不高。”


    这样攻击的话不是编出来的,而是有的招生人员确实有这样讲的,这样的话说出来是什么后果呢?会被无情的拒绝,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攻击性的语言。


    忌命令


    人贵有自知自明,要清楚明白我们在咨询对象心里的地位,我们只是一个普通的招生人员,我们的职责相当于咨询对象的顾问。我们并不是咨询对象的领导和上级,更无权对咨询对象指手画脚、下命令、下指示。不知道是习惯还是思想问题,有些招生人员经常这样说。


    如:“明天你一定要来参加我们的咨询会,否则就没机会了。”


    改:“明天的咨询会是你详细了解我们学校的好机会,参加咨询会的人会很多,我希望你早点来,我先给你占个位置。”


    如:“周五你必须来报名,否则新班就开课了。”


    改:“周五新班就要开课了,我先给你报上名,以免耽误你上课,你可以早点来适应一下学校环境。”


    招生人员在与咨询对象交谈时,态度要和蔼一点,说话要轻声一点,要采取征询、协商、建议、请教的口气与咨询对象交流,切不可采取命令和批示的口吻与他们交谈。


    忌炫耀


    与咨询对象沟通过程中在谈到自己时,要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稍加赞美即可,万万不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地自吹自擂、自我炫耀自己的出身、学识、财富、地位以及业绩等等。


    这样就会人为地造成双方的隔阂和距离。财富是属于您个人的;地位是属于您单位的,这些都是暂时的。而您的服务态度和咨询质量,却是属于您的咨询对象的,这才是永恒的。所以,我们要尽量的保持低调。

    忌夸大


    前面我们讲了,招生一定要讲诚信,实事求是。不要为达目的而夸大其辞,也不要承诺做不到的事情,这都是不实的行为。


    如果学生被你的“夸大”吸引,入学之后发现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好,分辩出了你所说的真与假,到那时我们很难再自圆其说了,会形成“辐射”效应,甚至会造成“爆炸”的后果。


    因为夸大招生,造成学生集体退学的现象很多很多,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忌直白


    由于我们的咨询对象在知识和见解上都不尽相同,会有各自的思想与观点,我们在与其沟通时,如果发现他们在认识上有不妥的地方,也不要直截了当地指出,说他这也不是?那也不对?一般的人最忌讳在众人面前丢脸、难堪,俗语道:“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要忌讳直白。


    如:“一听你就不懂现在教育,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你这是把自己的孩子往火坑里推。”


    改:“我理解您的想法,考上好的高校当然是好事,毕业之后就业可能容易一点,但是现在中国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相当不乐观,甚至已经成了社会的压力,每年有那么多的大学生难就业,我建议您还是为孩子考虑的长远一点,因为上学就是为了就业有保障,生活能更好,我们学校的专业都是针对……”


    我们一定要看交谈的对象,做到言之有物,因人施语,要把握沟通的技巧、沟通的艺术,要委婉忠告。


    忌批评


    沟通时,如果发现咨询对象身上有某些缺点,我们也不要当面批评和教育他,更不要大声地指责他。这是有些招生咨询人员最容易犯的通病,尤其是招生新人,要知道批评与指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招致对方的怨恨与反感。


    如:“你家怎么住七楼啊,没有电梯,爬起来好累啊!”


    改:“我要是也住七楼该多好啊,每天不用刻意的锻炼身体了,难怪你身体这么棒!”


    与人交谈要多言赞美与感谢,少说批评,要掌握赞美的尺度和批评的分寸,要巧妙批评,旁敲侧击,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忌专业


    在与一般的咨询对象沟通时,一定不要用或少用专业术语,如果感觉到了他们对专业的不理解,那就要适当的解释一下专业术语的意思。


    因为专业的特殊性,有很多没接触过的人是不了解的,我们可以把专业性的东西转化成易懂的白话与数据,这样会更有说服力,也不会让对方感觉到专业上的差距。


    有的招生咨询人员或许是为了炫耀自己的专业性,刻意的制造这种专业差距,从而想让自己的说法变得权威,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专业术语一多,不但是对方不理解,还会给对方造成压力,感觉这个专业很难学。所以,咨询时要以对方听明白为宗旨。


    扫码关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