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最新 学邦动态 应有尽有

  • 当前位置:学邦 > 新闻动态 > 管理干货 > 薪酬做得好,学校赚钱更快!培训机构绩效制度这样做,让员工干活更积极!
  • 薪酬做得好,学校赚钱更快!培训机构绩效制度这样做,让员工干活更积极!

    2017-04-13 来源:学邦技术

    什么是学校教职工激情的发动机和驱动器?毋庸置疑,当然是薪酬与绩效管理。但是对于薪酬绩效的制定,一直是困扰教育培训行业管理者十分头疼的问题。


    3333333.jpg

    该如何制定针对教职工的薪酬绩效办法,是让很多校长管理者做了很多年管理工作依然摸不清门道的难题。


    绩效管理归结下来就是“目的→目标→指标→管理”。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薪酬绩效管理的现状,集中表现在以下十二个方面:


    1、将教师的薪酬福利设定,直接以学费折扣、课时或贡献值计酬;


    2、教师及管理者的可变薪酬与不变薪酬比例设置不科学;


    3、学校在给教职工的薪酬方面过于大度或过于小器。教师薪酬的成本过高,使得学校资金积累不足,没有资金进行市场推广,没有资金去购买产品和培训,进一步提升大家的教学水平,同时也没有资金去发展新的校区,这对后续的发展非常不利;薪酬福利过低、无法留住核心教职工,人才流失惨重。


    4、不给教职工上社保,也未考虑是否根据学校能力分层“设保”,教职工缺少与学校长期相守与努力工作的动力,没有职业安全感;(仅这一个原因,就足以造成老师去考公立学校、考公务员)


    5、薪酬中的试用期标准不合法、没有相应稳定的薪酬策略、薪级薪等的设定与晋升无标准或标准想当然,不专业、不科学;


    6、绩效考核奖励与薪酬管理脱节,未能将二者有机结合;


    7、福利管理工作未受到普遍的重视;


    8、企图模仿宽带工资却奈何操作不够专业,设计中出现了带多幅少的大问题,其结果还是无法实现激励这个基本目的;


    9、绩效考核管理中使用“减法”而不是“加法”,让教职工感觉是在扣自己工资;


    10、把续读率考核当作唯一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管理过于单一,有绩效考核,无绩效管理;


    11、重经济薪酬管理,轻全面薪酬管理。


    12、绩效考核奖励与薪酬管理脱节,未能将二者有机结合。

    薪酬绩效管理的六大误区


    1、校长没有纳入考核;


    2、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控制;


    3、绩效考核就是挑教职工毛病;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不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和业绩,保证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学校与教职工价值双赢。


    4、绩效考核指标制定不够合理;


    学校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年份、不同部门的考核指标应该是不一样的,其考核的重点和KPI权重是不一样的。


    5、绩效考核结果缺乏有效沟通;


    6、急功近利希望绩效考核立竿见影;


    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绩效管理本身是个需要结合学校运营实践长期完善的过程,只有持续的改进,绩效考核才能更加符合学校的管理需要,才能给学校带来真正的管理价值。


    大部分的学校都有着自己的一套薪酬体系,但在很多学校都形同虚设,更甚者会产生反作用,这个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学校发展的天花板,其实就是校长本人,校长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决策能力是阻碍学校发展的瓶颈。薪酬绩效管理方面的这些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受学校掌门人(校长)的观念与思维模式的束缚。


    校长需保持自省精神,一个人只有经常自我观察、自我检视,才有可能走出自我、突破局限;薪酬福利管理本身是一个系统,有局部、更有整体,它往往需要综合考量。

    案例分析


    北京某培训机构为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改变了原来销售部分的薪酬制度,把招生的提成从之前的3%提升到4%,并且20000以上的部分提成变为10%,这样下来,每个教职工只要一个月招生3人以上,就能拿到高提成,教职工也越干越起劲。


    除了销售提成的改变,还改变了老师的薪酬制度。很多老师会觉得教龄和工资应该相匹配,尤其是有些老教职工,不涨薪就离职。但由于之前没有明确的涨薪制度,大家也都是跟着感觉说话。


    经过改革之后,该校把涨薪时间明确到每半年一次,并且与老师的续班率、退课率这些明确数据指标挂钩,这样下来不仅让学校的制度变的规范严谨,还能让教职工给自己制定目标,更加努力工作。


    只有将教职工利益与学校利益绑在一起,才能最大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而校长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明确的绩效制度,既不影响老师的情绪,又能让老师把学校当成自己的事业。